張軍與一線應用法學研究人員座談強調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
推出更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法學研究成果
張軍與一線應用法學研究人員座談強調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
推出更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法學研究成果
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來到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與一線應用法學研究人員座談。
應用法學研究體現的是人民法院工作的“軟實力”。審判工作現代化對應用法學研究提出了怎樣新的更高要求?應用法學研究如何為司法審判實踐提供支撐?如何以高質量應用法學研究成果促進堅定法治自信?11月3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來到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與一線應用法學研究人員座談。
“當前應用法學研究力量整合不夠,存在各自為戰、資源分散、交流不暢、閉門造車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高質量研究成果的產出”“應用法學研究成果評價指標直接影響研究重點和方向,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理論研究成果用于指導司法實踐做的還不夠”“在調動法官參與應用法學研究的積極性上,需要多下功夫”“建議將建設高端法治智庫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的目標與方向”“應用法學研究人才培養、激勵機制還要健全、優化”……座談會上,法研所所長陳志遠匯報了總體工作情況和當前存在的問題,一線研究人員結合工作實際,談感受、講困惑、想辦法,對下一步應用法學研究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要深入研究如何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司法審判工作”“應用法學不能關起門來搞‘書齋式’研究,必須充分借助外腦,營造良好的應用法學研究氛圍,多出人才、多出成果”“理論研究要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司法審判提供服務保障的實踐相結合,審判工作中提出的問題就是研究的課題,每一名法官既是提問者也是研究員”……針對大家的關切,張軍認真記錄,不時插話回應。
“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實現應用法學研究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在主題教育成果的基礎上,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推出更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法學研究成果,為司法審判實務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圍繞進一步做好應用法學研究工作,張軍提出4個堅持——
堅持“兩個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開展應用法學研究的“綱”和“魂”。要把應用法學研究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始終堅定法治自信,做到“我”信、真信、篤信。要緊密結合司法審判工作實際,圍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以及提升涉外司法效能、提高涉外司法公信,找實應用法學研究重點。要以應用法學研究成果服務司法審判實踐,主動、深刻、系統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堅持問題導向。“應用”二字,根本在解決問題。應用要靠理論指引,理論要朝應用深化。要圍繞實踐中的問題,把研究的著力點放在司法審判工作中最突出的矛盾和實際問題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打開局面的突破口。要圍繞理論上的問題,從司法審判實際需要出發,深入研究法學基礎理論,為司法改革、機制創新探索理論支撐,以理論研究成果指導改革創新。要圍繞道路的問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進一步認識“優越性”,把堅定法治自信落到實處。
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應用法學研究背靠最高審判機關、全國法院,擁有審判實踐、案例資源的“富礦”。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各方面法學研究力量共同深研司法審判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積極提出改進、完善的建議,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不斷發展。要用好“法答網”平臺、“人民法院案例庫”,把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以理論研究成果促進解決實際問題。要創新深化做實與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協作共建,用好講座、研討會等契機,鼓勵一線人員參與教學、理論研究等工作,促進理論研究成果轉化,培養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法學人才。
堅持以人為本。開展應用法學研究必須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應用法學人才隊伍。要鼓勵團隊精神,發揮集體的力量,相互促進、形成合力,為開展研究創造更有利條件。要用好績效考評,以科學的管理、人性化的考評,給優秀人才創造寬松的條件,促進形成更加濃厚的應用法學研究氛圍。一線研究人員要堅定自信,積極開展研究,勇于脫穎而出,努力成為司法、法治、法學某一領域的帶頭人,提高應用法學研究整體影響力。
最高法黨組成員、副院長楊萬明,研究室、國家法官學院、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有關負責同志參加座談。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白龍飛 | 攝影:孫若豐 | 編輯:平鈺驍